追思Ringsdorf教授
2009年10月,是我第一次跨出国门,也是我与Ringsdorf教授的唯一一次接触。那时他已退休多年,给我留下的是谦谦老者的印象。那天,他乐呵呵地带着我们玩转他那一大箩筐各式各样的陀螺,那个场景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张老师在许多场合都分享过;那天,Ringsdorf老师还慢悠悠地带着我们在美因茨的古巷里穿梭,讲述这座城市的人与事。在西方将活字印刷带入人们生活的古登堡就是出生于美因茨,Ringsdorf老师特地带着我们用最原始方式进行文字印刷。刚刚过去的春节,我在厦门家中整理旧物品,还看到那日从美因茨带回来的印字,以及Ringsdorf老师赠予我的陀螺。秋日、古城、老者、游童,那日场景历历在目。
张老师经常引用梅贻琦先生的一则比喻来描述师生传承的方式:“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濡染观摩从游老师的过程中,小鱼不自觉的到达了该去的地方,不自觉的长成了该有的样子)虽然我与Ringsdorf老师只有一天的接触,但他透过从游传承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以及在座许多师长前辈的成长。而这种传承以各种方式向更大的范围辐射。这两年,在我教授高分子物理的第一堂课上,都会展示那张玩转陀螺的照片,告诉学生们他们是高分子科学从Staudinger算下来的第5代传人,激励并期待他们将高分子科学的思想以及其间的发现探索精神永续传递下去。我想,这也是包括Ringsdorf老师在内的无数人类优秀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永续存在的另一方式。
最后,我想以我喜欢的一节诗歌献给刚刚小憩的Ringsdorf老师,希望他在梦中继续人间游戏:“炊烟摇动天空,点燃落日余红。多少河流走过,石头睡在风中。”1
(吴光鹭 撰写,审核)
诗歌摘自网络诗人“李子梨子栗子”的《清平乐》 ↩︎